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murmuring.......

忍不住講一下蘇花替。賀陳旦在中國時報發表的文章簡直就是鬼打牆,不知道說明在興建蘇花替的時候花蓮人最好習慣鐵路或其它運輸工具到底有什麼意義。想在環評大會翻案嗎?還是恐嚇花蓮人不會那麼快蓋好啦,你們慢慢等吧!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實在很難搞得清楚。

要知道對抗的東西是什麼才能提出適切的策略因應。公路運輸在背後所隱涵著的是私人汽車所有權的市場邏輯,憑什麼我花蓮人就不能開我自己的車回我自己在花蓮的家。鐵路運輸和藍色公路可以讓我這麼方便的把車子開到花蓮的各個大街小巷嗎?如果現在不行,大眾交通工具在花蓮內部的可使用率又這麼低的條件下,基本上提倡鐵路和海運這樣的交通工具是和一般民眾生活的脈絡呈現對不上口的背離現象。

既然現在政策選項已經被選定了,尤其是一種以趨勢和觀念做為強烈後盾,餘下的空間應該只剩政治人物應被檢視的種種政見支票。很明確的,馬總統在花東的鐵路運輸支票目前是跳票的:太魯閣號要增班為每四十分鐘一班。這樣的做法是不直接挑戰花蓮人究竟需不需要一條蘇花改或蘇花高,或是叫他們要習慣沒有蘇花公路的日子,而是持續要求政府把鐵路的運輸做到我們的領導人所承諾的運量。這不是消極做法,而是積極的要幫花蓮的朋友買個保險。否則,蘇花改動工之後,鐵路的運輸量是不是能夠跟得上來都還是未定之數,我們要努力護住這個可能最終真的才可以安心回家的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